DLT698和DLT645都是中国电力行业用于智能电能表通信的重要标准协议,但它们的设计理念、应用场景和技术水平有代际差异。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对比它们的区别、优缺点。
协议对比:
DLT645:上一代、电表专用的简单采集协议。功能单一,主要用于“读读数”,可以理解为电表的基础母语。
DLT698:新一代、面向对象的互联互通协议。功能强大,旨在实现“多设备、双向、安全”的通信,可以理解为智能电网的通用普通话。
DLT698和DLT645区别对比:
通信标识 |
通信协议 |
传输模式 |
特性维 |
DLT645 (主要是《DL/T 645-2007》) |
DLT698 (主要是《DL/T698.45-2017》 |
协议定位
|
电能表专用数据读写协议 |
能源信息采集系统架构协议 |
核心特点 |
简单、专用、单向采集为主 |
向对象、互联互通、双向交互、安全 |
通信模型 |
主从式轮询,一问一答 |
支持客户端/服务器(C/S)模型,更灵活 |
数据标识 |
2字节数据标识(DI0-DI3),需查表对应 |
2字节接口类(OBIS码),逻辑地址,自解释性强 |
数据格式 |
固定格式,扩展性差 |
TLV结构(类型-长度-值),弹性强,易于扩展 |
安全性 |
极弱。仅有简单的字节加减0x33的掩码,无加密认证 |
极强。支持SM4国密算法,具有身份认证、数据加密、完整性保护 |
功能范围 |
基本电量数据、参数设置、事件记录 |
基本电量数据、参数设置、事件记录 |
连接设备 |
主要针对单相/三相电能表 |
电能表、采集器、集中器、智能终端等整个系统 |
网络适应性 |
主要适用于RS-485等低速串行总线 |
设计考虑了以太网、光纤、无线等多种通信方式 |
DLT645 |
简单、成本低、易于实现、功能单一、不安全、扩展性差老旧项目、对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普通电能表数据采集 |
|
DLT698 |
功能强大、安全、扩展性好、支持双向通信、复杂开发难度大、成本相对高。国家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、对安全性和远程控制有要求的新项目、需要接入多种设备的能源互联网 |
网站备案:深圳市振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4025924号-1